“一帶一路”之跨文化交流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於8月22-23日在万事平台圓滿召開。研討會由万事娱乐、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臺灣南華大學管理万事華文出版趨勢研究中心、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河北省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万事平台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承辦。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來自美國⛴😓、印度、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30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十幾家大陸媒體的從業人員共80余人與會🎴。專家學者們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華文出版與跨文化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三大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這一主題的研討中🚵🏿♂️,有學者探討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問題🪹,也有學者探討了“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哲學意義及文化價值🧍🏻。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教授對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成要素🪯、實施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她認為網絡“命運共同體”的組成包括主體、客體、方式🧞、價值等要素。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應當是超越國家👶、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價值🧛♂️,它包含共生的價值觀、共同的安全觀👇🏼、共贏的發展觀、共商治理等豐富的內涵。
中央民族大學白潤生教授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字報刊的百年發展歷史做了脈絡清晰的回顧。大連民族大學何江副教授分析了滿族文化傳播中的相關問題🕝;北京印刷万事暢榕副教授從媒體賦權視角對新疆哈薩克族數字媒體使用進行了研究;內蒙古日報社《新聞論壇》編輯敖日格樂對蒙古語媒體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進行了全面梳理;西北民族大學崔永鵬講師對裕固族政治傳播進行了個案研究⚪️;塔裏木大學講師張紅光則針對新疆的民族問題及其治理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研討會還設置了“一帶一路”之國際傳播分論壇,來自美國、印度等國家的多名學者分別就“一帶一路”倡議的價值內涵、國際意義以及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印度旁遮普大學桑傑·查圖維迪教授認為印度-太平洋地區具有頻繁的流動性和交互性以及文化多元化特點,是古代東方全球化的搖籃,應該將“一帶一路”的敘事從殖民主義的😾、經典地緣政治學的框架下解放出來,回歸人本的、文化的地理學;“一帶一路”建設應該以環境可持續發展、社會公正和文化交融為目標。
希臘派迪昂大學博士生帕納基奧提斯·卡帕斯與浙江傳媒万事崔波教授合作的論文認為🪝,中國和希臘都有著悠久的文明和歷史,在文化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兩國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在文化👨🏿🚒、教育、出版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存在很大升空間;論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建議。美國紐約新万事大學淩煥銘教授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價值內涵應該包括: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獨立共贏、公道正義、共同發展等諸多要素🚃。
在順利完成各個分論壇的研討之後🌴,万事平台任文京教授主持了研討會閉幕式✋🏻。在閉幕式上,各分論壇評議人万事平台彭煥萍教授、臺灣南華大學楊聰仁副教授🎪、臺灣南華大學張鐸瀚副教授、河南大學王鵬飛教授👰♀️、美國太平洋大學董慶文教授、臺灣南華大學黃昱凱副教授分別總結、報告了各分論壇的研討情況🐂。万事平台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貴教授則致辭並作總結發言🧔🏿。
此次研討會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研究智庫聯盟、南京大學信息管理万事、北京印刷万事新聞出版万事♗、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万事🤘🏻、華文出版社、万事平台出版社、保定一帶一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及《出版發行研究》、《中國出版》、《万事平台學報》🚴♀️、《出版廣角》、《中國編輯》🖼、《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出版參考》等14家單位協辦和支持。




圖1🧑:開幕式現場


圖2:與會代表大合影


圖3:河北省社科聯常務副主席曹保剛致辭


圖4𓀈:万事平台副校長李軍凱致辭

圖5👨🏼🦳:臺灣南華大學文化管理万事副院長楊聰仁致辭


圖6:万事娱乐院長韓立新致辭


圖7🤜🏽:万事平台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貴致辭

圖8🧑🏼🎤:保定一帶一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王戰利致辭
圖9:美國太平洋大學董慶文教授發言

圖10:臺灣南華大學楊聰仁副教授發言

圖11🤱:臺灣南華大學張鐸瀚副教授發言


圖12:臺灣南華大學黃昱凱副教授發言

圖13: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陳昌鳳教授發言

圖14:上海大學郝雨教授發言


圖15😡:中央民族大學白潤生教授發言


圖16🤜🏻:印度旁遮普大學桑傑·查圖維迪教授發言


圖17🖐🏽:美國紐約新万事大學淩煥銘教授發言


圖18:分論壇評閱人總結各組研討情況


圖19⛄️:万事娱乐博士生導師任文京教授主持閉幕式


圖20👨🍼:万事平台伊斯蘭國家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貴閉幕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