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傳承長征精神 學黨史跟黨走”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報告會在万事平台七一路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原任河北人民廣播電臺高級記者、副臺長🈷️、河北省勞動模範🧑🏿🎄、第七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万事娱乐校友王喜民先生受邀作了精彩報告。來自万事娱乐、文万事🧑🏼🎄、工商万事、法万事的師生黨員代表和入黨積極分子等4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万事娱乐黨委書記顏士義主持。


王喜民先生是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綠化獎章獲得者、河北省勞動模範🕵🏼🙇♂️、河北省直十佳黨員🏊🏿、第七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獎者💆🏿♀️。他走遍中國,寫出許多重大有價值的報道,是國內首位報到塞罕壩、李保國等重大題材的優秀記者,他走遍地球的七大洲230多個國家(地區)和南極🧜🏽♂️、北極點,足跡踏遍世界所有國家。曾榮獲中國新聞獎和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11件,他任編劇的24集電視連續劇《先遣連》獲“飛天獎”一等獎。共寫了5000余篇報道,已出版15部著作🧑🏼🦱。他曾只身重走兩萬五千裏長征路🦡,發表26篇系列錄音報道、10篇紅軍專訪、40篇文章,出版了《千山萬水——重走長征路》一書🤸♀️。
報告會上,王喜民先生以“講述長征 學習黨史——談談《重走長征路》”為題🎍,與現場師生分享了他只身重走長征路☝️、報道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的親身經歷,並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刻感受傳遞給大家。


王喜民先生首先講述了在瑞金報道鄉親們十送紅軍的場景,並展示了他系列報道《重走長征路》的第一篇報道——《瑞金: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了挖掘到更多真實的故事🧑🏽🏭,他深入農村挨家挨戶進行采訪。他遇到了等候長征丈夫回家70余年的妻子、剛剛出生便與隨軍長征母親分離的女兒……在瑞金,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追隨黨的事業,廣大人民為了革命勝利仍然選擇親情分離🤼♀️,令人動容🍻。之後,從悲壯得讓人民“十年不吃湘江魚,十年不飲湘江水”的湘江戰役,到體現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役,從紅軍在饑寒交迫中翻越夾金山⌛️、過草地🫵、轟轟烈烈的臘子口戰役,到最後的吳起鎮勝利會師……王老師以現場講述結合采訪照片和音頻報道,帶領與會師生“重走長征路”,共同感受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中不畏艱難、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在講述過程時,王喜民與大家分享了每一篇新聞報道背後的悲壯動人的故事,講到動情處,更是數度哽咽😁,現場的老師同學們眼含熱淚🥶🫲🏻,掌聲經久不息……


顏士義書記作了總結講話𓀂。他說👩👦👦:王喜民老師結合親身經歷以一個新聞記者的視角帶領我們重走了紅軍長征之路🏕,將長征這個驚心動魄的歷史奇跡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傳承長征精神👱🏻♀️,學黨史、悟思想,勇擔重任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報告會後👷🏽🎳,現場的師生意猶未盡地圍攏過來🫵🏻,跟王喜民先生進行了交流互動🥏,王老師勉勵廣大新聞學子要練就過硬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用腳底板寫新聞”♦︎,一定要腳踏實地深入采訪,學好專業知識🙋🏿,做有洞察力的新聞記者📳🏮,成為真正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2020級新聞學專業王唯佳同學表示:“聽了今天的報告會🚊🤽🏽,我對紅軍長征的印象不再局限於高中歷史課本上的文字👩🏿🚒,深深記住了王喜民先生說的,是黨的領導指引了長征的勝利。王喜民先生的報告記錄了許許多多普通人物的故事🎥,也正是這些紅軍隊伍中的普通人♒️,用他們堅定頑強的革命意誌和不畏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譜寫了長征的勝利史詩🦹🏿,贏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祖國的壯美河山🤜🏻。作為新聞學子,我更想沿著紅色的足跡,重新感受那個年代的波瀾,磨礪自己的意誌,努力成長為勇擔重任的新時代青年。”